当前位置:首页 > 党务政务公开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 更新时间:2022-11-04 11:37:36 | 点击数: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O二一年十一月

 

 

  

前 言……………………………………………………………………4

一、发展基础和条件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发展成就………………………………4

(二)“十三五”时期存在的问题差距………………………………8

(三)“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与机遇………………………………9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1

三、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实施人才培养提升工程

1.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12

2.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12

3.完善招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13

4.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13

(二)实施专业群建设提升工程

5.加大专业群建设力度………………………………………………13

6.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4

7.深入推进“三教”改革……………………………………………14

8.打造一流实训基地…………………………………………………14

9.全力推动护理专业升本……………………………………………15

10.强化涉外护理特色办学 …………………………………………15

(三)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工程

11.强化医教协同育人……………… ………………………………15

12.加强职教集团建设………………… ……………………………15

(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工程

1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5

14.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16

15.加强人才队伍培育………………………… ……………………16

16.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6

(五)实施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工程

17.加强科研带头人队伍建设… ……………………………………17

18.加强科研项目培育… …… … …………………………………17

(六)实施服务发展提升工程

19.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17

20.拓宽社会培训供给…… ……… …………………………………17

21.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 …………………………………18

(七)实施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工程

22.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落地………………………………………18

23.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18

(八)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升工程

24.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18

25.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9

(九)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26.深入推进内设机构改革……………………………………………19

27.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模式……………………………………………19

28.完善内部治理体系…………………………………………………19

(十)实施办学基础条件提升工程

29.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2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建设

1.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20

2.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建设……………… …………………………20

3.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21

4.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21

(二)加强安全校园和法治校园建设

5.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22

6.提升依法治校能力 …………………………………………………22

(三)完善资源配置机制

7.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23

8.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23

9.加强财务后勤资产管理………… …………………………………23

(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10.强化责任落实体系…………………………………………………23

11.建立项目推进机制…………………………………………………24

12.完善监督评估机制…………………………………………………24

名词解释………… ……………………………………………………24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校抢抓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机遇,努力实现护理专业升本,全面建设高质量有特色一流护理职业院校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明确学校“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围绕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省、市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政策新要求,紧密结合我校改革发展实际,在认真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成就和问题,深入分析发展机遇的前提下,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突出学校特色,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条件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建设合格有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推进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成功召开了第二届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校党委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办学治校政治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党委政治领导、科学决策、推动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行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坚持党员发展标准,提高发展质量,共发展党员240名。下大力气解决“四风”问题,扎实开展“一问责八清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市巡察、省审计反馈问题整改”等专项治理,初步建立了有效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预防惩治腐败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持续提升。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积极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和“大思政”格局。加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思政理论课改革和课程思政改革,将所有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获得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市“十佳团委”、“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扎实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坚持“五育并举”方针,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不断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形成了以护理专业为主体,临床、口腔医学专业为骨干,其他医学技术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修订完善并全面实施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程标准,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精品课3门。深化校企合作,启用实习教学基地93家,初步形成课程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办学育人模式。成为全国首批“1+X”养老照护和母婴护理职业证书试点院校。护理大师工作室等37个项目入选河北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11个项目通过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验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完善制度不断加强实习就业管理,共向社会输送全日制毕业生12123人,平均就业率95%以上。培养成教毕业生2410人。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强化师德建设,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相结合,引进人才36人(本科16人,研究生20人),选派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学习1028人次。学校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144人,教授26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8人,省管专家1名,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7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3名,第二层次人选1名,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1 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31名教师在国家、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名教师被评为河北省“师德标兵”。承担了河北省“紧缺专业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养老护理)建设任务。

——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修订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立项103项,结题78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4项,科研项目资金13.52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78篇,主编教材32部,参编教材112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珍爱生命、护佑健康”科普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活动。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积极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办学筹资体系,争取财政专项资金1.17亿元,建设了体育馆、人体生命科学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智慧教室,装备了临床护理实训中心、药检实训中心、口腔实训中心、基础实验中心,各类实验(训)室达到129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加3942.56万元,馆藏图书增加14.9万册,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26亿元,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深化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对接,与衡水卫校、秦皇岛卫校开展联合办学。成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护理创新与产业化联盟会员单位和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合作办学和出国培训工作不断加强,与菲律宾签订“3+1”“3+2”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培训学员957人,有102人出国工作或学习,形成了从人才培养到出国就业(留学)的独特护理教育模式。

——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积极服务国家、地方和健康事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强社会培训,为我市各级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鉴定700余人,举办3期“曜阳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培养学员636名,为承德农村定向培养乡村医生609人,为全市中小学校培训心理咨询师375人。牵头组建承德健康产业职教集团、承德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创新智库、承德医疗康养研究院三个平台,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教育扶贫成效显著。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选派扶贫干部24人次,投入并协调各类项目资金近千万元,助力扶贫村如期脱贫出列,驻平泉市小茅兰沟村工作队连续2次被评为省级优秀驻村工作队。完善学生奖助体系,评审发放国家各类奖助资金2610.69万元,受助学生7619人次。评选颁授香港百花奖学金、腰痛宁励志奖学金、日本立木奖学金等各类社会奖学金8次,资助学生141人。

——内部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制度建设,完成学院《章程》修订工作。深化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建设校园OA办公系统。启动了内控制度的修订,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开展专项治理,办学行为和经济活动进一步规范。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工会、学团组织和老干部在学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管理民主化水平。积极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创建,先后被评为“承德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校园”,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结合庆祝建校40周年,编写出版了校志。

(二)“十三五”时期存在的问题差距

对照新时代现代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新需求、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未来发展愿景的新期盼,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需要下大气力解决。一是学校内部治理体系还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目标。内部组织管理结构不够合理,职责不够清晰,管理效能不够高。基层教学组织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两级治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二级系部职能不实、活力不强。二是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对新时代职业高等教育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思想不够解放,办学理念不够新,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办学治校等方面尚未形成自身特色。三是队伍不强。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双师型”比例偏低,服务社会能力不高;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梯队;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强。四是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医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三教”改革不够深入,教学诊改体系不够完善,“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五是基本办学条件仍比较薄弱。教职工编制不足,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校园占地、建筑面积不足,发展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三)“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与机遇

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双高”计划的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的开展、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定位为不同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将在产教融合机制、高水平专业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承德考察时提出“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必将为我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地方层面看:河北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河北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中职为基础,以高职为骨干,以职教本科为牵引,加快建设技能型人才强省”。承德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明确了“三区两城”的发展定位,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做大做强“3+3”主导产业 [1],持续推动医疗康养产业发展壮大,以生态优势为金字招牌,促进“食药医健游”融合发展,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产业链,打造中国北方高端医疗康养中心的发展目标,社会对高端高素质医护技能技术人才需求将持续扩大。我市出台的《承德市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了十五条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举措,也必将为我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从专业层面看:卫生职业教育是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处于全球科技革命、健康中国战略、医教协同发展的三大机遇交汇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教育模式变革和新医科建设的新形势,以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1]43号)在“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中提出的“要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紧缺专业”明确要求,将赋予学校在优化专业布局、高水平开展专业群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新的动能。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把全校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推进学校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建设型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来,全校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2020年我校护理专业升本被列入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承德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若干政策措施》中第25条明确:优化承德市高等教育结构,支持承德护理学院申办本科护理专业。支持创新示范区职业院校优化专业结构,列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群)建设计划。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精神、考察承德时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职业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部署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贯彻“四为”办学方向[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承德、服务河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以师生为中心、改革创新驱动、融入发展大局、突出特色办学”的基本原则,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以护理专业升本为总牵引,实施“十大工程”[3],实现“十个提升”[4],努力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护理职业院校,争创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疗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为健康中国行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实施人才培养提升工程

1.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学校各环节各方面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建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列入学校重点建设课程,建成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力争建成一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含建设课程网站)。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联合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培育省级思政教学创新团队、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室3-5个、德育工作案例5-10个。

2.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坚持“五育并举”的方针,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探索建立体现医学特色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机制,通过广泛开展国防、生态文明、劳动、体育和美育等教育,丰富育人载体,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医者仁心”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具备政治认同、国家安全、生态文明、职业精神、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等方面素养。同时,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方式,着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力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90%以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建立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力争省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奖20-30项,全国技能大赛获奖3-5项。

3.完善招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进一步完善招生就业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完善行业企业联合招生、合作育人、定向就业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指导场地平台建设,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构建“线上+线下”多元立体的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体系,有效增加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供给,重点推进专升本和面向京津的高端就业,扎实推进普通就业,促进学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4.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以培养师生爱校精神和增强集体荣誉感为重点,建设具有继承优秀传统、体现地域色彩、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医学院校特点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精神文化,讲好校园故事,传承学校精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的融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制度文化,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发展观,积极发展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把制度约束转化成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提升环境文化,持续开展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升行为文化,丰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持续开展放飞梦想活动,积极推广冰雪运动,办好5.12护士节、5.25心理节、英语文化周、9.20爱牙日等文化优势项目。

(二)实施专业群建设提升工程

5.加大专业群建设力度。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对接大健康产业,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积极申办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药学等专业,增设老年护理、母婴护理、急救护理3个专业方向。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重点建设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技4个专业群,实现“护理类专业做强、临床类专业做优、医技类专业做靓”,努力争创省域高水平专业(群),奠定学校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

6.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健康中国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行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基础上,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进行“岗课赛证”一体化设计,构建理论、实践教学与临床实际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式探索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7.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改革教学内容,将医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到教学内容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索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式教学[5],推广项目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方式,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持续开展“人人一堂精品课”活动,推动“课堂革命”。深入开展教学诊改工作。强化实践教学,严格毕业实习管理和考核。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新型活页式校本教材。

8.打造一流实训基地。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将护理实训中心打造成省内一流实训基地。推进中医类实训中心、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和助产、老年健康照护、口腔、美容等实训室建设。加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建设。努力争创省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9.全力推动护理专业升本。紧紧抓住承德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契机,对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要求,找差距、补短板、上水平,逐项推进专业升本各项软硬件条件达标,推动护理专业升本。

10.强化涉外护理专业特色办学。深入开展国际护理人才需求调研,积极开拓境外就业市场,紧紧盯住国内涉外医院需求,主动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专升本、高端就业等方向做出亮点,形成特色。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拘一格引入有海外护理经历的护理人员来校任教。

(三)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工程

11.强化医教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医校合作制度化,规范与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关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非直属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医院的教学功能,实现“医院科室与专业教研室融合”。深化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密切与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益民惠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联合开展人才培训、应用技术研究工作。

12.加强职教集团建设。与集团成员单位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推进实体化运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开展冠名培养、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工程

1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好教师标准[6],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到招聘引进、考核评价、监督管理全过程,作为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条件,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14.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到医院、企业参加实践,引导教师在教学、医疗和职业培训上的同步发展,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每个专业都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15.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坚持内培外引并重,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实施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骨干教师发展计划、新教师和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建立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梯队培养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发展。围绕护理专业升本师资要求,积极选派优秀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机制。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办法,加强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16.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加快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各专业组建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完成助产、口腔医学和护理(养老护理)3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任务,将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成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完善校内选拔备赛机制,力争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取得突破。

(五)实施科研能力提升工程

17.加强科研带头人队伍建设。根据国家最新相关政策,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和学术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修订出台科研经费管理等相关制度。组建以教授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培养科研领军人、学术带头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团队。

18.加强科研项目培育。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开展“三教”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围绕承德市生物健康产业发展,与医院、康养机构等共建健康产业研究中心,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研项目数量、到款额全面提升,省级以上奖励取得突破。

(六)实施服务发展提升工程

19.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加强承德市医疗康养产业研究院和承德市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创新智库平台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围绕全市康养产业发展,开展数据分析、产品研发等研究,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科研数据支撑。

20.拓宽社会培训供给。加快形成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办学格局。积极拓展大健康产业相关培训业务,深入到社区、乡村开展培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和需求,拓展培训项目,广泛开展医疗卫生领域职业培训,年培训量达到10000人次以上。

21.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持续稳定落实帮扶政策,持续选派驻村人员,持续保持专项资金投入,帮助承德县桲椤台村和平泉市小茅兰沟村逐步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医学相关技术技能“四进”[7]实践活动,送医下乡、送护理下乡、送知识技能下乡,服务乡村振兴。

(七)实施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工程

22.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落地。强化与同领域高水平国外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根据国家政策,积极探索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的教学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护理专业的优势和原有涉外教学基础,推进与菲律宾亚洲圣多米尼克学院、圣保罗大学等国外学校的实质性合作,把护理专业建成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23.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立友好院校定期交流制度,选送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到国(境)外进修访学,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推动学生到海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习交流。引入海外高水平教师来校交流授课,推动学生国际化培养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提升学校竞争力。

(八)实施信息化建设提升工程

24.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好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校园云平台、大数据、智慧校园建设,建成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消除信息孤岛。

25.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入开展“互联网+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借助“职教云”平台,构建泛在教学环境。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5门省级以上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九)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26.深入推进内设机构改革。优化学校内部机构设置,将过去的“四系一部一中心”调整为“五系二部一馆四中心”,进一步厘清内设机构的职能分工。组建专业教研室、跨专业教学团队。改革和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和人事管理制度,着力构建精干高效的管理组织体系。持续推进“四提升”[8] 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27.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加大系部建设力度,激发系部发展活力。明晰学校与系部之间的职能分工,明确系部权责,扩大系部在人才培养、专业与课程设置、人事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权限,规范工作流程,实现校系两级管理,适应学校专业升本和发展需要。

28.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建立以学校章程为统领,以章程、基本制度、专门制度和部门制度为框架的制度体系。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程序和规则,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机构作用,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作用。完善教代会、学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发挥教代会及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十)实施办学基础条件提升工程

29.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立足现有土地、建筑、绿地、交通等因素,统筹做好本校区和西校区建设发展及整体环境改善提升规划。积极推进校园建设挖潜提升,以持续推进“校园建设十大工程”为抓手,加大校园基础建设和老旧建筑改造力度,提升现有硬件条件的服务能力;积极谋划争取支持,增加学校用地面积,建设学生宿舍、教室、食堂,解决学校占地、建筑面积不足问题,努力使教学行政用房等基本办学指标符合高职院校要求;加快建设富有文化底蕴、满足师生文体活动需求的现代化场馆,逐步改善提升师生办公、学习、生活条件,有序实施校园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提升校园整体面貌,形成具有承护特色的校园记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建设

1.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学校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庆祝建党100周年重要讲话和视察承德重要指示精神,教育引导全校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学习贯彻《党章》为核心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升政治能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坚持党对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巩固党的政治基础,为学校改革发展画出最大同心圆。

2.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示范为引领,推动全院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自觉开展集中学习和经常性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努力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对标争先的实际行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3.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遍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按照抓基层强基础要求,深入实施“支部创先争优”“双带头人全覆盖”“一部一品”三大计划,引导广大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好配齐中层干部,同时统筹谋划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加快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4.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拓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锲而不舍纠正“四风”,让“坚持高线、守住底线”真正成为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共识。支持纪委发挥监督责任,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各种损害师生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形成党风正、校风清、教风优、学风好的校园生态。

(二)加强安全校园和法治校园建设

5.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树立“大安全”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校园安全管控工作。以推进教育系统安全三年整治行动和“双控”机制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学院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和智慧消防建设,落实好《承德市“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工作意见》,不断推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持续强化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上好公共安全课,做好消防宣传和演练,不断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坚持以学校自查自改为重点,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扎实推进警校联动,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落实落细安全网格化管理,努力创造安全的教学生活环境。

6.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加强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明确归口管理和协调学校法律事务的职能部门,聘请学校常年法律顾问,建立“领导干部定期学法”、“重要文件合同法制审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听取意见和听证制度,把师生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科学有效规避法律风险,维护学校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承德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加强以宣传《宪法》为根本的法治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深入系统开展普法宣传,推动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学校整体法治意识。

(三)完善资源配置机制

7.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和行业企业资金支持,做好自筹资金配套,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特色及专业优势,通过开展合作、盘活资产、成果转化、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为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提供资金保障。

8.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建立以任务需求和建设效益为导向的资金投入机制,优先保障“提质培优”建设项目、基础办学条件、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方面经费投入。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能和各部门及主要负责人绩效考评挂钩。

9.加强财务后勤资产管理。完善学校各项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完成内控机制制度建设。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全面做好资产清查处置工作,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优化完善招标采购工作职能、定位、内容和流程,严格规范招标采购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和结果验收,实行全周期绩效管理。加强后勤服务保障和物业管理,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校园。

(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10.强化责任落实体系。成立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加强年度计划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协调衔接,将规划任务合理分配到各部门,各部门按规划总体部署要求再进行逐项逐年分解,明确任务措施、责任分工,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落实落细工作责任,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分工负责、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的规划责任落实体系。

11.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规划落实的支撑作用,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制度,增强工作预判性、前瞻性,坚持高水平谋划项目,高质量引进项目,高效率推进项目,高标准完成项目,增强学校改革发展长期后劲。

12.完善监督评估机制。完善规划实施年度监测机制,加强规划中期及终期评估。定期对规划实施过程、进度和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优化措施,有效把握规划落实总体进展。完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广大师生及社会监督,提高民主化和透明度,提高规划实施效果。

名词解释

[1]3+3”主导产业:指文化旅游医疗康养产业、特色智能制造产业、钒钛新材料及制品产业、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大数据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

[2]“四为”办学方向: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十大工程”:人才培养提升工程、专业群建设提升工程、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工程、科研能力提升工程、服务发展提升工程、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工程、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升工程、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和办学基础条件提升工程。

[4]“十个提升”: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升校企(院)合作水平、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科研能力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治理能力水平、提升办学基础条件保障水平。

[5]器官/系统的整合式教学:是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加强与国际交流、协作而创建的基于卓越医学教育理念构建能力为本的PRICE综合教学模式。器官系统整合式课程基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临床问题及实践为导向、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与人文、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前后贯通。

[6]“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好教师标准:“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个引路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7]“四进”: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

[8]“四提升”:基层党建提升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行政管理提升工程、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工程。

学校十四五规划.doc
1c359686aabe658e569a4d9e8d3a1d8d.doc (116.50 KB)

微博动态更多>>

iframe